门罗币(XMR)作为隐私币的代表,在加密货币领域占据独特地位,其诞生凝聚了数位先驱者对隐私保护和去中心化理念的追求。与比特币单一创始人 “中本聪” 不同,门罗币的起源是多方协作的成果,背后有着复杂且多元的故事。
门罗币的发展可追溯至 2012 年 12 月,开发者 Nicolas van Saberhagen 发布了 CryptoNote 协议白皮书,文中指出比特币在隐私方面的不足,强调 “隐私和匿名是电子现金最重要的方面。点对点支付应避免被第三方窥探,这与传统银行有着显著区别…… 遗憾的是,比特币无法满足不可追踪性要求。由于网络参与者之间的所有交易都是公开的,任何交易都能被明确追溯到唯一的来源和最终接收者”。该协议为后续注重隐私的加密货币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。
2014 年 4 月,一位网名为 “thankful_for_today” 的 Bitcointalk 论坛成员,基于 CryptoNote 协议对 Bytecoin 进行硬分叉,创建了最初名为 “Bit Monero” 的加密货币。“Monero” 在世界语中意为 “货币”,“Bit Monero” 可看作是比特币在世界语中的对应表述。不过,“Bit Monero” 在社区中受到一些批评,之后 “thankful_for_today” 也从大众视野中消失。
此后,Riccardo Spagni(网名 “fluffypony”)等一群开发者接过了项目的接力棒。Riccardo Spagni 拥有信息学和物流学背景,2011 年接触到比特币后,便投身加密货币领域。在门罗币早期发展阶段,他成为核心开发者之一,并担任了长达六年的首席维护者。在他及团队的努力下,去掉了 “Bit” 前缀,将币种正式命名为 “Monero”。他们不断优化门罗币的隐私特性和功能,推动其在加密货币隐私赛道中占据领先地位。例如,通过技术升级,门罗币实现了发送者、接收者和交易金额的全方位隐私保护,确保交易在默认情况下不被追踪。
除 Riccardo Spagni 外,还有数位匿名开发者共同参与门罗币项目的早期开发,他们在代码编写、算法优化、社区运营等方面各司其职。在没有公司或基金会支持的情况下,凭借开源社区的力量,门罗币逐渐发展壮大,吸引了全球 500 多位开发者贡献代码,不断迭代更新,如完成数据库结构迁移、实施 RingCT 提升交易金额隐私性、设置最小环签名大小等,让门罗币的安全性、隐私性和可用性持续增强。
总体而言,门罗币没有单一明确的创始人,它是众多追求隐私保护、去中心化理念的开发者智慧的结晶。从匿名开发者发布 CryptoNote 协议,到 “thankful_for_today” 创建初始版本,再到 Riccardo Spagni 等核心团队的持续推动,共同铸就了门罗币在加密货币隐私领域的重要地位 。